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环境人】王元珞:一位事业经理人的极致化追求

2015-11-12 11:40:01

转自: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晓佳 2015-11-11

    人生很短暂,做不了几件有意义的事。但如果说能够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等到老了以后回想过去,就没有遗憾,这是我的追求。

    翻开中国垃圾焚烧产业的历史,杭州锦江集团的足迹清晰而有力。当你顺着这些足迹去回味这个企业的发展,有这样一个人,在这里留下了更深的印记,她就是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珞。在很多场合见过王元珞,听过她的演讲,但真正面对面采访她却是第一次。这是一位温婉、智慧的女子,也是一位有情怀、知感恩的企业家。采访过程中,她说到最多的词语就是“感恩”,“有今天的成绩,我要感谢锦江这个平台,感谢钭正刚董事长的引领和培养。”

    在垃圾焚烧产业内,王元珞可以算得上家喻户晓。很多人感叹,垃圾焚烧是本不属于女人的领域,但王元珞却做出了让人钦佩的业绩。也有人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与“垃圾”打交道。采访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是不断追求“极致”的基因力量,这种基因或许与她的经历有关,或许与锦江的文化有关。王元珞评价自己是事业经理人,因为她一直把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当成事业在做。正像她说的,“我早已经与锦江融为一体了。”

    因追求完美而“下海”

    王元珞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从学生时代到走上工作岗位,王元珞一直坚持做到最好。她的父亲王爱民是我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母亲是浙江大学附属求是小学的首任校长。因为出生在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受良好教育理念的培养,王元珞很小的时候就是团队里的佼佼者。

    四岁便登台表演,二年级就参加宣传队的舞蹈团。王元珞还十分爱好体育运动,并多次在校内外举办的田径、蓝球、排球、游泳、兵乓球等比赛中拿奖。一路掌声和荣誉伴随着王元珞的成长,上到五年级的时候,有老师找她谈话,教导她不要骄傲。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还不能完全理解“骄傲”的含义。她的母亲告诉她说:“你现在做的好,有人会表扬你,但是你一定要时刻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虽然王元珞在人们眼中一直很优秀,但她非常低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保持一颗平常心。

    正是这种低调的心态,让王元珞始终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大学毕业后,便留校任教。1993 年,王元珞从财务处长被派到校办企业浙江金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期间她还被选派到香港培训,1994 年又回校担任浙江金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直追求完美的王元珞在任总经理期间不断寻求更好的发展思路。但当时受校办企业体制、机制和观念的限制,她的很多改革和创新性工作很难推进。1995 年,杭州锦江集团走进了王元珞的视野,那时候她就看到了这个企业的前景,更看到一位优秀的企业家钭正刚先生的前瞻力,于是果断选择下海,成为当时院校正处级干部下海第一人。

    时年9 月,王元珞担任杭州锦江集团副总经理。从股份制公司总经理到民营企业副总经理,很多人看来,这是在走下坡路。但王元珞有自己的想法,选择锦江不仅是看到了未来的发展,也因为她对自己的定位。王元珞说:“我是非常好的执行者,但并不是非常好的决策者。所以选择到锦江做执行,扎扎实实去落实每一件事情。”

    “变”与“不变”的垃圾焚烧理念

    刚来到锦江集团,让王元珞感触最深就是钭正刚董事长的信任,很多事情都大胆放手让她干。当时王元珞就负责嘉兴电厂2 亿8 千万的投资,电厂的设备采购等工作也都交给她去打理,尽管她并没有相关经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磨练和培养了王元珞的能力,很快她感觉如鱼得水。在王元珞眼中,锦江集团的董事长钭正刚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决策者、掌舵人,带领着锦江一路披荆斩棘。而锦江集团一路走来的企业极致化追求,也和王元珞个人的理念完全一致。在这里她找到了家的感觉,跟随钭总不断完善企业发展,亲历和见证了锦江集团垃圾焚烧产业的“变”与“不变”。也让她与垃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 年,锦江集团第一次提出产业转型并确定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将企业的目标定位为做百年企业。也是在那时,确定了一条不变的原则:产业转型, 要选择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就一定要做到在该产业全国排名前五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简称36号文),让锦江集团看到了机会。王元珞感叹,因为钭总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利好信息,把环保能源定位为锦江可转型发展的产业。环保能源、资源综合类利用电厂锦江可以去做,当然垃圾发电也包含在内。在钭正刚看来,道理很简单,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城市垃圾一定会面临无地可埋的窘境,而垃圾焚烧发电将成为我国垃圾围城问题的破解良方。之后,锦江与浙江大学紧密合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过了四个阶级的发展,奠定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环保能源成为锦江转型的产业之一。

    确定了目标,王元珞也开始带领团队积极地执行和实践。坚持产业地位始终领先的原则不变,王元珞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垃圾的资源化道路,不断探索技术的创新。在“变”与“不变”中,书写了锦江集团在垃圾焚烧产业中的辉煌战绩。

    最初,在垃圾焚烧领域,全国引进炉排炉技术首先在深圳落地。锦江开始也选择了炉排炉,但由于炉排炉在中国的适应性和高昂的投资和成本,要走出一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之路很难。锦江决定另辟蹊径,寻找到浙大热能所有的,适应中国垃圾现状的自主研发垃圾焚烧技术——异重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在更好焚烧垃圾的基础上,也解决了企业的成本问题。当然,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也并非易事。

    1997 年,杭州锦江集团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了“浙江大学锦江环保能源技术开发中心”,成为我国最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开发、研究、运用与产业化运行的机构。1998 年,第一台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在杭州余杭成功投运。1999 年,王元珞系统地总结了关于锦江集团环保产业的战略规划,强调先把工业化做好,然后做到产业化。这一规划进一步清晰了集团垃圾焚烧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1998—2000 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尚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在杭州锦江集团的努力下,垃圾焚烧发电首次实现了全部设备国产化。

    2000—2003 年,杭州锦江集团进一步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特性的评价、概括和预测,建设了菏泽、郑州、芜湖、嘉兴步云、杭州乔司等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顺利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推广应用。2004—2006 年,杭州锦江集团与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继续紧密合作,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发电技术。

    在坚持流化床技术的道路上,有很多质疑之声。王元珞回忆,这项完全国产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很艰难。但也正因为难,才让坚持变得那么可贵。2014 年,《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出台,让流化床垃圾焚烧正式得到国家承认,开始步入更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王元珞很欣慰,《导则》的出台,是国家对流化床焚烧技术的肯定。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或许,这也是王元珞一直坚持与“垃圾”打交道的原因。

    今年是她和锦江集团一起践行垃圾焚烧产业化道路的第17 个年头。集团已经拥有垃圾焚烧电厂和资源综合性电厂逾30 家,分别在2012、2013 年第一、第二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招标采购评价推介活动中一举获得“中国十大最具投标实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中国垃圾焚烧发电杰出贡献企业”等13 个奖项,成为了国内名副其实的垃圾发电大王。经过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王元珞对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近年来,锦江集团又积极投身于构建蓝色垃圾焚烧电厂之路,将蓝色理念注入到垃圾电厂的建设与运行中,提出了近零排放的发展目标。

    2014 年,锦江集团与10 家行业领先者倡导发起蓝色焚烧,践行蓝色焚烧1.0。但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追求近零排放、极致化焚烧,需要成本增加,在低价中标的环境里,考虑不断提高炉子的效能,空间有限。对此,王元珞感知到蓝色焚烧2.0 时代的到来。

    近来,王元珞的一次欧洲之行,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在欧洲学习、参观过程中,她感受到真正的极致化应该是垃圾的无害化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国外,垃圾焚烧的后端(高效的焚烧炉)一般不变,而是对前端进行处理以适应后端需求,逻辑简单却焚烧效率高。王元珞认为,关于“垃圾焚烧”某些观念需要改进,我们是用锅子去适应千变万化的垃圾,而欧洲的焚烧理念不再是锅炉怎样适应垃圾,而是垃圾怎么适应锅炉。在欧洲,很多垃圾都是经过预处理成为燃料才进焚烧厂的。她认为当前欧洲的先进经验恰好在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与蓝色垃圾焚烧2.0 概念的生态循环、极致化追求相吻合。

    垃圾里面的东西不应该简单焚烧,烧是最低级的利用。把垃圾看成是一种资源,通过技术将垃圾完善成为一种合理的可用资源,一部分是燃料资源而且还是清洁能源,一部分是可用资源,实现再利用,就是循环经济。未来可能是垃圾电厂走向高效的生物质电厂。

    目前,王元珞也正带领锦江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创造。在采访王元珞之前,我们参观了杭州萧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地感受了锦江垃圾焚烧的极致化追求。这个垃圾发电厂是锦江集团的代表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之一,采用浙江大学和锦江共同开发的“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从外观上看,它不像是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它的内部却有着精细化的焚烧处理系统,“水、气、渣”处理各环节都经得住考验。不仅所有系统全自动、智能化运行,而且废水达到零排放,做到自“产”自“销”。焚烧产生的炉渣用来制砖,真正做到从“废”变“宝”。排气标准实现实时监测,比标准更严。明年,锦江还将从芬兰全套进口预处理设备,让垃圾在前端实现充分分类,所有的铁器、陶瓷等不可燃的垃圾都在前端选出来,做到前端的资源化利用。

    “事实上,杭州锦江的产业思路已经从今年4 月份开始全面调整、转型。”王元珞说,“目前的理论是能够在垃圾处理的前端做到极致化,在后端做到进一步提升。”追求垃圾焚烧的“极致化”,就是要在垃圾处理资源化的前提下,做好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利用。未来她仍然坚持要把流化床做好,一步一个脚印,把它做到极致。当然,王元珞也说,对于企业来讲,极致化并不是不顾成本的做到最好,而一定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要做到最好。极致化不能忽视企业的利润,因为企业的利润一定是健康发展的根基。“极致化是一个市场概念,一定是健康的、良性的发展。”

    做事业经理人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一直见证王元珞成长的钭正刚董事长,对她没有过多评价,“不要问我怎么评价,大家看事儿就好。事儿是人做的,看到了事儿,就看到了人。”王元珞身上散发出的气质,也是锦江的企业气质,在众多的评价中,她更喜欢“事业经理人”这个定位。2011 年她被浙江省评为十大事业经理人之一,在评委会给王元珞的评语中,强调事业经理人形象在王元珞身上再合适不过。王元珞说:“我确实是把工作当成事业在做,职业经理人和事业经理人的思维方法不同,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去完成任务。而事业经理人更要求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负责,也对环境负责。”

    锦江走过的32 年中,风风雨雨,也遇到很多挫折。在最艰难的时候,王元珞仍然选择坚持,多年后,回想起来,她说,这种坚持,来源于对锦江的信任和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2009 年,锦江集团发展遇到了巨大的瓶颈,企业凝聚力受到了很大影响。2011 年,王元珞决定开展企业文化宣传,重点落在锦江的发展历史上,希望每一位员工能够热爱锦江,相信锦江。整个内容,王元珞讲了快四个多小时。最后还把这次讲话刻成盘,在员工之间传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是这次对企业文化宣传,给了很多员工信心,决定继续留下来与锦江一起成长和进步。

    在王元珞办公室旁的会客室内,“有容乃大”几个大字很是醒目。“为正则刚,有容乃大”正是锦江集团企业文化的提炼,“为正”“有容”也已经深深根植在王元珞的思想理念中。“这八个字的分量很重。”王元珞坦言,这种文化理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钭总的领导和感染。所谓正,就是正确。对锦江来说,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正确。而容,并不是无所不包、藏污纳垢,也不是片面求大、大而无当。而是要以一种包容天下的胸怀,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和心胸,做到包容与宽容。

    如今,锦江的项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与政府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但与很多企业不同,在合作中,锦江本着“为正则刚”的企业理念,不会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事,实现盈利。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王元珞在业内颇有声誉,一直要求自己要树立正气,以身作则,然后去要求员工追寻这种正文化。

    做好事业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王元珞说,她有今天的成绩要感恩钭正刚董事长,感恩钭总多年来的信任,锦江这个平台让她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当然,她也提到当年在校任职的经历,也让她很感恩,感恩学校多年来给予的培养和历练的机会。为了回馈母校的恩情,她还在母校设立了感恩基金,共计100 万元,专门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王元珞一直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她说,“钭总让我学会了放权和信任。他经常强调公司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王元珞也尽量给员工发挥的平台,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现在,锦江集团提出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理论,运动员是在前线,所以一定要多奖励。教练员更多的是对运动员进行培养的。裁判员则是制定规则的人。

    “不仅把锦江作为事业,也把环境治理当成一种事业。”王元珞说,真正的环境人要有责任心。对于垃圾焚烧产业,王元珞有很多情结,希望能够把它当成事业,当成使命来做,希望为中国的垃圾产业化做些贡献。她说,“人生很短暂,做不了几件有意义的事。但如果说能够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等老了以后回想过去,就会没有遗憾,这就是我的追求。”